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会议与专题

并发计算理论论坛


时间:2021625日(星期五)上午
地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晨兴数学中心一层110会议室(四环保福寺桥西南角,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思源楼南边)

900-940
报告题目:  进程代数漫谈
报告人:    林惠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摘要:  我将回顾进程代数的发展历程,以 Milner CCS 为主线,介绍进程代数理论的概貌,包括技术上的选择对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报告人简介:林惠民 1986年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博士毕业。现任软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软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兴趣:进程代数理论与应用、形式化方法、模型检测、时序逻辑、抽象数据类型。

940-1020
报告题目:  策略三十六计和算法三十六计
报告人:    林闯(清华大学教授)
报告摘要: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承文化易经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也是我们时代的任务之一。本着文化自信的精神,深入学习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易经》,挖掘《易经》形象思维的抽象和推理的理念,结合现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作者本身的专业经历,给出了计算机系统设计策略三十六计和算法三十六计的初步成果。我们提出了计算机学科的四个基本对立统一关系,即,四个基本科学问题,它们包括:集分定位、刚柔相摩、供需相应、串并转换。从集分定位出发,在策略三十六计中提出了架构设计十八计,它包括了时空转换和多种计算模式的计策。从刚柔相摩出发,提出了系统特性十八计,它包括了八类特性设计的计策,例如,可控性、效率性、安全性、可变性等。供需相应和串并转换所涉及的科学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的算法三十六计中。这些算法计策中包含了计算机学科的经典和当前热点问题,例如,可计算性、多目标优化、云计算、软件定义系统、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等。策略三十六计和算法三十六计可以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学习和研发工作中提供思维框架、策略辩证思路和需要的计策及实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理解事物的哲学道理。
报告人简介:林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10月至20074月任系主任。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分别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是英国Bradford大学荣誉教授,ACM常务理事,国际Petri网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国内外10个期刊的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指导专家,200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ACM SIGCOMM Asia WorkshopIEEE IWQoS等著名国

际会议的主席。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可信分析,随机Petri网。获得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3),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3),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7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年会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包括80多篇IEEE期刊论文,出版8本专著,论著他引超过20000次。

1020-1040 茶歇


1040-1120
报告题目:  网络交易风险控制
报告人:    蒋昌俊(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针对我国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风控技术滞后、基础理论薄弱的严重局面,蒋昌俊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开展了深入系统性的研究,创建了网络并发系统的行为理论,提出了风险防控的行为认证与递阶控制技术,克服了网络计算过程的高通量瓶颈和交易行为风控难题。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互联网交易风险防控体系及系统,取得了网络交易高辨识和强实时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成果在支付宝等成功应用,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9亿多实名用户提供了网络支付安全保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1120-1200
报告题目:  计算的论域理论
报告人:    陈仪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摘要:  计算是数学的本质,更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大体上可以分成顺序计算、不确定计算和并发计算。计算机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地为计算建立数学上的定义,其数学基础是论域理论(Domain Theory)。本报告将介
绍顺序计算的Scott论域理论,不确定计算的幂域理论,以及并发计算的纤维丛理论。前两个理论都是几乎成熟了, 而第三个理论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领域, 希望通过这个报告能推动并
发计算论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报告人简介:陈仪香,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数学博士、苏州大学数学博士后、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曾任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智能系统的可信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形式语义学的稳定论域理论,设计了具有时空一致性的智能系统规范语言STeC及其混成时钟逻辑系统,提出了智能系统的软硬件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基于多维属性的软件可信度量评估方法和增强规范,为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承担973863研究项目、国家基金委以及国防基础重点研究基础项目1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1部,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研究成果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担任中国系统科学学会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张江物联网协会副会长。

附件
相关文档